- 日喀則市 地區編碼:542301 郵編:857000 電話區號:0892
- 南木林縣 地區編碼:542322 郵編:857100 電話區號:0803
- 江孜縣 地區編碼:542323 郵編:857400 電話區號:0892
- 定日縣 地區編碼:542324 郵編:858200 電話區號:0802
- 薩迦縣 地區編碼:542325 郵編:857800 電話區號:0802
- 拉孜縣 地區編碼:542326 郵編:858100 電話區號:0803
- 昂仁縣 地區編碼:542327 郵編:858500 電話區號:0803
- 謝通門縣 地區編碼:542328 郵編:858900 電話區號:0803
- 白朗縣 地區編碼:542329 郵編:857300 電話區號:0892
- 仁布縣 地區編碼:542330 郵編:857200 電話區號:0892
- 康馬縣 地區編碼:542331 郵編:857500 電話區號:0802
- 定結縣 地區編碼:542332 郵編:857900 電話區號:0802
- 仲巴縣 地區編碼:542333 郵編:858800 電話區號:0802
- 亞東縣 地區編碼:542334 郵編:857600 電話區號:0802
- 吉隆縣 地區編碼:542335 郵編:858700 電話區號:0802
- 聶拉木縣 地區編碼:542336 郵編:858300 電話區號:0802
- 薩嘎縣 地區編碼:542337 郵編:858600 電話區號:0802
- 崗巴縣 地區編碼:542338 郵編:857700 電話區號:0802
行政區劃:達孜鄉 普當鄉 仁堆鄉 拉布普鄉 多角鄉 卡孜鄉 土布加鄉 南木林鎮 奴瑪鄉 甲措鄉 索金鄉 查爾鄉 秋木鄉 達那鄉 芒熱鄉 熱當鄉 艾瑪鄉 |
長途區號:0892 | 郵政編碼:857000 | |
車牌號碼:藏D | 行政代碼:542322 | |
隸屬政區: 日喀則 | 行政級別:縣 |
況 南木林縣位于西藏自治區中南部、日喀則地區東北部、雅魯藏布江中上游北岸。總面積8113平方千米。總人口7萬人(2003年)。
縣人民政府駐南木林鎮,郵編:857000。行政區劃代碼:542322。區號:0892。拼音:Nanmulin Xian。
行政區劃
南木林縣轄1個鎮、16個鄉:南木林鎮;達那鄉、卡孜鄉、多曲鄉、秋木鄉、土布加鄉、查爾鄉、索金鄉、達孜鄉、奴瑪鄉、熱當鄉、拉布普鄉、甲措鄉、芒熱鄉、普當鄉、仁堆鄉、艾瑪鄉。共有150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南木林,藏語意為“勝利”。作為地名具有“圣地”的含義。
南木林,吐蕃時期稱扎西孜。后被稱為湘巴(即后藏6個萬戶司之一)。清朝初設南木林宗。民主改革前,由噶廈政府和班禪堪布會議廳聯合管轄。1960年1月25日,在合并南木林宗、烏郁宗、拉布宗、甲措宗以及7個溪卡的基礎上,成立了南木林縣人民政府。
2000年,南木林縣轄1個鎮、16個鄉。總人口69214人(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各鄉鎮人口: 南木林鎮 8449人、 達那鄉 2380人、 秋木鄉 2318人、 卡孜鄉 5274人、 多角鄉 4561人、 艾瑪鄉 8130人、 茶爾鄉 2336人、 土布加鄉 5190人、 奴瑪鄉 2995人、 達孜鄉 3952人、 索金鄉 3426人、 芒熱鄉 2881人、 拉布普鄉 1833人、 熱當鄉 6823人、 甲措鄉 4474人、 普當鄉 2923人、 仁堆鄉 1269人。
縣域經濟
2005年全縣GDP預計實現21565萬元,增長速度達15.5%。其中第一產業11553萬元,第二產業3209萬元,第三產業6803萬元,三次產業比是53.6:14.9:31.5,人均GDP2850元;完成財政收入410萬元,增長4.33%;農村經濟總收入16593.1萬元,比上年增加1855.8萬元,增長12.6%;多經收入10681.6萬元,比上年增加1683.1萬元,增長18.7%;鄉鎮企業收入達206.4萬元,比上年增加63.7萬元,增長44.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596元,比上年增加144.6萬元,增長10%;其中現金收入757.3元,占純收入的47.4%;勞務輸出23833人次,比上年增加2323人次,勞務輸出收入4381.8萬元,比上年增加673.2萬元;糧油總產5840.4萬斤,比上年減597.8萬斤;牲畜出欄率22.2%,總增率22%,牲畜死亡率控制在了1.14%一下。
社會事業
1、生態建設與保護日益加強。今年春季完成治沙生態林工程12000畝,補栽4500畝,雨季造林500畝,義務植樹35.5萬株,封山育林10萬畝,城鎮綠化72畝4公里,種草2.3畝。加強了天然植被的保護,禁止了亂挖草皮,亂伐灌木等現象。
2、扶貧濟困工作邁出較大的一步。2005年縣級領導、各部門、各鄉鎮共為扶貧事業捐款捐物折資達54.97萬元,完成脫貧118戶644人,鞏固198戶1018人,提高214戶1186人,建房72戶101間1999平方米。
3、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2005年,以“兩基”攻堅為切入點,以“普九”目標為突破口,扎實推進農牧區教育發展,開創了“兩基”攻堅工作的新局面,“普九”的36項指標全部完成,10月27日,我們接受了區“普九”驗收組的驗收,并順利通過驗收,給地委、行署和全縣人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4、廣播電視文化工作繁榮進步。按照把握方向、圍繞中心、抓好隊伍、有所作為的總體要求,深入開展文明鄉村,文明單位活動,著力加強農牧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我縣152個行政村全部完成了“村村通”工程安裝,行政村覆蓋率達100%。完成了“6+1”有線網絡點4個、“4+3”有線網絡點13個,自然村“1+1”廣播電視工程15座。
名勝古跡
縣內甘典果寺、熱拉雍仲林寺、雄雄寺等較為著名。分屬西藏各派。寺內佛像形象逼真,壁畫瑰麗多彩,內容豐富。有多神傳的佛祖靈塔2座,其中1座至今保存著一尊完好無損的佛祖遺體。橫跨湘河南北兩岸的鐵索橋,修建于500多年前,頗具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