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青山鄉 木塔鄉 花園里鄉 泥溪鎮 龍泉鎮 昭潭鎮 官港鎮 香隅鎮 葛公鎮 洋湖鎮 張溪鎮 勝利鎮 大渡口鎮 東流鎮 堯渡鎮 |
長途區號:0566 | 郵政編碼:247100 | |
車牌號碼:皖R | 行政代碼:341721 | |
隸屬政區: 池州 | 行政級別:縣 |
東至縣總面積3256平方千米。總人口53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堯渡鎮,郵編:247200。代碼:341721。區號:0566。拼音:Dongzhi Xian。
行政區劃
東至縣轄12個鎮、3個鄉: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勝利鎮、張溪鎮、洋湖鎮、葛公鎮、香隅鎮、官港鎮、昭潭鎮、龍泉鎮、泥溪鎮、花園里鄉、木塔鄉、青山鄉。
歷史沿革
1959年由東流、至德二縣合并,取二縣首字為名。
1998年,全縣轄9區,3鎮,41鄉:堯渡區、東流區、大渡口區、香隅區、昭潭區、官港區、勝利區、張溪區、葛公區,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張溪鄉、官港鄉、昭潭鄉、洋湖鄉、泥溪鄉、高山鄉、建新鄉、坦埠鄉、白笏鄉、勝利鄉、瓦壟鄉、木塔鄉、利安鄉、鐵爐鄉、花園里鄉、西灣鄉、馬坑鄉、青山鄉、東勝鄉、徐村鄉、良田鄉、長安鄉、長嶺鄉、七里湖鄉、楊橋鄉、新庭鄉、八都湖鄉、新豐鄉、慶豐鄉、永豐鄉、石城鄉、汪坡鄉、五豐鄉、合鎮鄉、臨江鄉、香口鄉、姜壩鄉、查橋鄉、馬田鄉、平原鄉、洪方鄉。
1992年,撤銷徐村鄉、良田鄉,并入堯渡鎮;撤銷長安鄉、長嶺鄉、七里湖鄉,并入東流鎮;撤銷楊橋鄉、新庭鄉、八都湖鄉、新豐鄉、慶豐鄉,并入大渡口鎮;撤銷合鎮鄉、臨江鄉、香口鄉,合并設立香隅鎮;撤銷昭潭鄉、永豐鄉,合并設立昭潭鎮;撤銷官港鄉、石城鄉,合并設立官港鎮;撤銷勝利鄉、姜壩鄉,合并設立勝利鎮;撤銷張溪鄉、汪坡鄉、五豐鄉,合并設立張溪鎮;撤銷洋湖鄉,設立洋湖鎮;撤銷洪方鄉,并入平原鄉;撤銷馬田鄉,并入查橋鄉。行政區劃調整后,全縣轄9鎮16鄉: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香隅鎮、昭潭鎮、官港鎮、勝利鎮、張溪鎮、洋湖鎮、平原鄉、查橋鄉、泥溪鄉、高山鄉、建新鄉、坦埠鄉、白笏鄉、瓦壟鄉、木塔鄉、利安鄉、鐵爐鄉、花園里鄉、西灣鄉、馬坑鄉、青山鄉、東勝鄉。
1993年,撤銷平原鄉,設立葛公鎮。1994年,撤銷東勝鄉,設立龍泉鎮,鎮政府由黃荊港遷至龍泉。
1995年,從堯渡鎮析出良田鄉;從大渡口鎮析出楊橋鄉、慶豐鄉;從葛公鎮析出洪方鄉;從張溪鎮析出汪坡鄉;從東流鎮析出七里湖鄉;從官港鎮析出石城鄉。行政區劃調整后,全縣轄11鎮21鄉: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香隅鎮、昭潭鎮、龍泉鎮、官港鎮、勝利鎮、張溪鎮、洋湖鎮、葛公鎮、查橋鄉、泥溪鄉、高山鄉、建新鄉、坦埠鄉、白笏鄉、瓦壟鄉、木塔鄉、利安鄉、鐵爐鄉、花園里鄉、西灣鄉、馬坑鄉、青山鄉、良田鄉、楊橋鄉、慶豐鄉、洪方鄉、汪坡鄉、七里湖鄉、石城鄉。
2000年,東至縣轄11個鎮、21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75194人,其中:堯渡鎮 45539人、東流鎮 26443人、大渡口鎮 29195人、勝利鎮 34580人、張溪鎮 20077人、洋湖鎮 19249人、葛公鎮 15383人、香隅鎮 33479人、官港鎮 17530人、昭潭鎮 19231人、龍泉鎮 15726人、慶豐鄉 13768人、楊橋鄉 17618人、瓦壟鄉 13866人、白笏鄉 10191人、坦埠鄉 9103人、汪坡鄉 8838人、高山鄉 7685人、洪方鄉 6564人、查橋鄉 12076人、七里湖鄉 6970人、建新鄉 8432人、良田鄉 6103人、花園里鄉 6901人、馬坑鄉 4338人、利安鄉 8135人、木塔鄉 6783人、石城鄉 8315人、泥溪鄉 15186人、西灣鄉 6082人、青山鄉 13954人、鐵爐鄉 7854人。
2001年,撤銷良田鄉,并入堯渡鎮;撤銷楊橋鄉、慶豐鄉,并入大渡口鎮。全縣村委會數由2000年底的360個減少到358個:張溪鎮六聯村、沿河村、復興村合并為六聯村。調整后,東至縣轄11個鎮、18個鄉,共有13個居委會、358個村委會: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勝利鎮、張溪鎮、洋湖鎮、葛公鎮、香隅鎮、官港鎮、昭潭鎮、龍泉鎮、瓦壟鄉、白笏鄉、坦埠鄉、汪坡鄉、高山鄉、洪方鄉、查橋鄉、七里湖鄉、建新鄉、花園里鄉、馬坑鄉、利安鄉、木塔鄉、石城鄉、泥溪鄉、西灣鄉、青山鄉、鐵爐鄉。
2004年底,東至縣轄11個鎮、18個鄉: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勝利鎮、張溪鎮、洋湖鎮、葛公鎮、香隅鎮、官港鎮、昭潭鎮、龍泉鎮、瓦壟鄉、白笏鄉、坦埠鄉、汪坡鄉、高山鄉、洪方鄉、查橋鄉、七里湖鄉、建新鄉、花園里鄉、馬坑鄉、利安鄉、木塔鄉、石城鄉、泥溪鄉、西灣鄉、青山鄉、鐵爐鄉。
2007年2月1日,省、市政府正式批準東至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將原有11個鎮、18個鄉調整為12個鎮、3個鄉。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前,29個鄉鎮平均人口在1.84萬人左右,其中有21個鄉鎮在2萬人以下,最小的鄉鎮只有4600人。調整后,最大的鄉鎮達388平方千米,最小的鄉鎮也有100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鄉鎮達7.5萬,最少的鄉鎮也達到1.22萬。2月5日東至縣召開全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動員大會。此次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從2007年1月上旬開始至2007年2月底完成。具體方案為:
將查橋鄉、建新鄉整建制并入堯渡鎮。調整后的堯渡鎮轄39個村(居)委會,面積388平方千米,人口75619人。鎮政府駐堯渡街。
將七里湖鄉整建制并入東流鎮。調整后的東流鎮轄15個村(居)委會,面積120平方千米,人口33355人。鎮政府駐東流。
將瓦壟鄉整建制并入勝利鎮。調整后的勝利鎮轄21個村委會,面積145平方千米,人口58191人。鎮政府駐勝利集鎮。
將汪坡鄉、坦埠鄉、白笏鄉整建制并入張溪鎮。調整后的張溪鎮轄26個村(居)委會,面積264平方千米,人口58461人。鎮政府駐張溪。
將高山鄉整建制并入洋湖鎮。調整后的洋湖鎮轄14個村委會,面積180平方千米,人口31433人。鎮政府駐洋湖。
將洪方鄉整建制并入葛公鎮。調整后的葛公鎮轄16個村委會,面積251平方千米,人口25616人。鎮政府駐葛公。
將石城鄉整建制并入官港鎮。調整后的官港鎮轄16個村委會,面積243平方千米,人口29044人。鎮政府駐官港。
將鐵爐鄉整建制并入龍泉鎮。調整后的龍泉鎮轄15個村(居)委會,面積187平方千米,人口27097人。鎮政府駐龍泉灣。
將西灣鄉、泥溪鄉整建制合并,設立泥溪鎮,轄13個村委會,面積183平方千米,人口24251人。鎮政府駐泥溪沖。
將利安鄉、木塔鄉整建制合并,設立新的木塔鄉,轄13個村委會,面積240平方千米,人口16668人。鄉政府駐木塔。
將馬坑鄉、花園里鄉整建制合并,設立新的花園里鄉,轄14個村委會,面積249平方千米,人口12285人。鄉政府駐花園。
保留大渡口鎮、香隅鎮、昭潭鎮、青山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