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山七鎮 曉天鎮 桃溪鎮 萬佛湖鎮 千人橋鎮 百神廟鎮 舒茶鎮 南港鎮 城關鎮 張母橋鎮 廬鎮鄉 河棚鎮 湯池鎮 春秋鄉 柏林鄉 棠樹鄉 闕店鄉 高峰鄉 干汊河鎮 |
長途區號:0564 | 郵政編碼:237000 | |
車牌號碼:皖N | 行政代碼:341523 | |
隸屬政區: 六安 | 行政級別:縣 |
舒城縣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別山東麓、巢湖之濱,江淮之間。東鄰廬江縣,南界桐城市、潛山縣,西接岳西縣、霍山縣,北毗六安市、肥西縣,距省會合肥市54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達。全縣地理概貌西高東低,人口統計分布西疏東密,經濟狀況西困東榮,自然格局呈現為“五山一水二分田,二分道路和莊園”,是一個山、丘、圩兼備,集山區、庫區、老區、貧困區為一體的縣份。西南為大別山余脈,山高嶺大,林木蔥蘢,最高點萬佛山峰海拔1539米。山地面積約占全縣52%。中部是丘陵崗區,崗嶺綿延,山丘起伏。丘陵面積約占全縣20%。東部屬沖積平原,阡陌交錯,坦蕩如砥,最低點舒三海拔7米。畈區面積約占全縣28%。全縣總面積2100平方公里,人口99萬(其中農業人口87萬),轄21個鄉鎮、2個街道和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490個行政村。
全縣現有耕地67萬畝,人均耕地0.7畝。山場面積153萬畝,宜林面積127萬畝,森林覆蓋率43.8%。主要林區分布在西南山區。水面27萬畝,可養水面14萬畝。縣內主要河流有9條,其中杭埠河和豐樂河為兩大骨干河流。大小水庫62座,其中有以世界第一大人工土壩而名聞遐邇的龍河口水庫(萬佛湖)。
氣候
全縣氣候屬亞熱帶溫潤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6℃,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無霜期年平均224天,陽光充足,雨水豐富,土地肥沃,植被茂盛,四季分明,氣候溫和。
行政區劃
舒城縣轄15個鎮、6個鄉:城關鎮、曉天鎮、桃溪鎮、萬佛湖鎮(副縣級)、千人橋鎮、百神廟鎮、杭埠鎮、舒茶鎮、南港鎮、干汊河鎮、張母橋鎮、五顯鎮、山七鎮、河棚鎮、湯池鎮、春秋鄉、柏林鄉、棠樹鄉、闕店鄉、高峰鄉、廬鎮鄉;縣經濟技術開發區。
人文歷史
舒城歷史悠久,人杰地靈。西周時期屬舒國,分立舒鮑、舒龍等國,史稱群舒國。置舒縣(治今廬江縣陳埠鄉城池村城池埂),翌年復設龍舒縣(治今舒城縣龍河口)。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設舒城縣延用至今。名勝古跡有周瑜的故里周瑜城,與都江堰齊名的漢代水利工程七門堰,雄居縣城中心最高處的明代古建筑“龍頭佛塔”、縣城南溪古渡的龍津橋等。歷史上出現的著名人物有,皋陶、西漢羹吉候劉信、三國名將周瑜、公學始祖文翁、宋代大畫家李公麟、明代刑部尚書鄭時、吏部尚書秦民悅、“抗日戰爭滅寇第一人”的年輕的將軍、中國抗日戰爭中剿滅日軍最多的將領孫立人、被周總理譽為我黨初期情報戰線“三杰”之一胡底、史稱“南陶”(因)“北馬”(寅初)的我國政治經濟學界泰斗陶因等爛若星辰,光輝照人。此外,還有著名國際影星王祖賢,時至今天,國際金融、學界著名學者、教授滕茂桐,中科院院士劉有成、宋家樹,工程院院士劉(王介)、著名作家艾暄等,已成為祖國建設事業的棟梁之才。目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科技工作者有9人。
舒城綜合實力較強,社會穩定進步,是全國科技工作、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全國體育工作先進縣;省創建文明縣城第一名;省“兩基”教育、省廣播電視工作先進縣;省“雙擁”模范縣;全省綜合改革、全省高校產學研合作、全省信息化建設試點縣。1998年9月,舒城作為內陸縣,在全國首次成功承辦了亞洲鐵人三項錦標賽暨全國鐵人三項錦標賽。2007年第三屆國際徽商精英年會上舒城縣榮獲 “最佳投資城市鳳巢獎”。
舒城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組成部分,游擊戰爭時期,是紅二十八軍、皖西北獨立游擊師的主要根據地之一。1938年新四軍第四支隊進駐該縣西南山區東港沖和西港沖。東、西港成了新四軍第四支隊指揮機關的駐扎地,是皖中、皖東抗日游擊根據地指揮中心。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期間,舒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渡江戰役指揮部所在地,舒城是毛澤東主席和溫家寶總理視察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