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快遞實名制要靠“多輪”驅動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10-26 9:37
昨日,廣東省公安廳召開禁毒工作通氣會,省廳禁毒局局長鄧建偉透露,物流寄遞實名制已在廣東試點兩年,2016年底,將在廣東全面執行。目前相關規定已經進入立法層面,或將從源頭上解決案犯利用物流寄送渠道進行涉毒犯罪的問題。(10月21日《南方都市報》)
“物流、郵政、快遞企業應當要求托運人、寄件人出具真實有效身份證件,并要求托運人、寄件人完整準確填寫托運人或者寄件人和提貨人的姓名、地址、聯系方式以及托運物品或者交寄物品的名稱、數量等信息。”這一規定出自《廣東省禁毒條例(草案)》,凸顯出在推行快遞實名制上,公安禁毒部門顯然要比郵政部門更為急切,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公安禁毒部門深受違規快遞之害。
“危險快遞”肆意橫行,公安禁毒部門常常束手無策,也讓整個社會深受其害。利用假身份、假地址甚至是假電話的“三假”快遞成為違法犯罪活動的隱身衣,除了遞送毒品,劇毒物品、爆炸物以及槍支零件等違法遞送品日復一日地在上演著致命快遞的游戲。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樣的危險快遞即便被查獲往往很難順藤摸瓜,“三假”快遞線索全無,責任追究成了真空,也在客觀上助長了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
快遞行業的迅猛發展在倒逼著監管手段的與時俱進,快遞實名制的呼聲由來已久,試行至今仍然是懸在空中并未落地,而廣東省將快遞實名制列入立法層面,可以說是大刀闊斧式的勇敢探索,在全國開了一個好頭。快遞實名制有了立法保障,推行有了公平的行業門檻,但是如果想要通過這一制度改良快遞行業環境、遏制危險快遞蔓延,仍然有許多基礎和輔助性的工作要落實。換句話說,單單靠快遞實名制淡薄的制度還不足以隔絕弊病,“多輪”驅動或是可行之策。
首先是穩固基礎之“輪”。快遞實名制的基礎是實名制,而實名制則仰仗對號入座的公民身份信息。近年來,公民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嚴重,假身份證橫行,黑市買賣身份證問題猖獗。數據顯示,全國公安機關已換發二代身份證逾12億張。2014年,僅天津一地即掛失超過19萬張二代身份證。專家推算,我國每年丟失、被盜的二代身份證可達數百萬張。而這些丟失被盜的身份證經過交易,往往成為了犯罪分子從事違法活動的“面具”。因此,快遞實名制的推行要在社會治理問題上出奇效,必須依賴身份證管理手段的升級,加大身份證掛失信息共享,打擊非法盜用他人身份信息行為等。總之,真實有效匹配的實名才是快遞實名制推行的基礎保障。
其次是輔助推行之“輪”。一方面是公眾對實名制可能帶來的信息泄露擔憂,另一方面是快遞企業對實名制可能增加的成本支出畏懼,之于這兩點而言,必須輔以配套措施加以解決。比如,對信息泄露問題,完全可以通過提高技術手段,收窄個人信息散播通道,避免無關人員接觸收集。再如,對可能產生的成本增加問題,政府有必要助力推一把,適當投入,企業政府共同努力,打造一片潔凈的快遞環境。
最后是保障施行之“輪”。有一個事實必須承認,即便快遞實名制全面落地,如果收寄檢視過程不合規,那實名制也只能淪為事實補過之策,抵擋不住可能發生的危害。因此,推廣快遞實名制的前提,必須繃緊原有的收寄檢視制度這根弦,用好用足這個危險快遞的“曝光臺”,關閉危險快遞傳送的閥門。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倘若對遞送何物不管不顧,實名制也便喪失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