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商物流網 發布時間:2020-12-28 9:35
12月24日,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綠色計算產業聯盟主辦,華為、飛騰、普華基礎軟件、中科院軟件所等企業共同協辦的2020操作系統產業峰會在北京成功舉行。普華基礎軟件公司總經理劉宏倩受邀出席此次峰會,并作為openEuler理事代表普華參加了openEuler社區理事會成立儀式。在同期舉辦的操作系統產業高峰論壇普華專場中,還邀請到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原工業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總工程師王建平博士、普華基礎軟件副總經理任強、華為鯤鵬計算產品部部長顏葉、慧點科技副總裁陳科、金蝶天燕首席架構師林琳、達夢數據庫北京技術副總經理姚艷玲等專家及企業代表,圍繞“國產基礎軟硬件的融合發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交流。
華為鯤鵬計算產品部部長顏葉在此次峰會普華主題專場致辭中,向普華基礎軟件對openEuler的鼎力支持表達感謝,她說到:“普華基礎軟件不但率先加入openEuler社區,并且在今年的3月份,openEuler第一個LTS版本發布的時候,第一時間發布了openEuler的商業發行版,并且在行業市場進行了廣泛的測試,獲得了最終用戶的認可。”并表示未來華為將進一步與普華基礎軟件展開緊密合作,持續投入openEuler開源操作系統創新。聯合生態共建,發布更多的行業解決方案,通過共享商業機會和渠道資源,聯合營銷和市場拓展,加快openEuler在行業的落地。
圖:華為鯤鵬計算產品部部長顏葉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原工業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總工程師王建平博士發表了《計算環境演變和操作系統發展》主題報告,他認為:“從大型機時代到泛網絡時代,隨著計算環境的不斷演變與發展,國產關鍵軟硬件已從單點突破、簡單適配階段,上升為生態協同、融合創新、共創生態價值的新階段。基礎軟件隨著信息產業發展的大局進步,是新興產業的關鍵支撐技術。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日趨融合,平臺模式、商業模式、生態的成熟度在消費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形態。信息技術的發展以數字化為基礎,呈現出網絡化、智能化、平臺化、服務化、生態化、協同化、融合化等N化趨勢。全球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發展格局正發生重大變革,產業生態體系競爭成為產業競爭制高點,從ICT到制造業,生態安全將成為產業最高安全形態。”
圖:賽迪智庫研究員王建平博士
普華基礎軟件副總經理任強先生在《融合,國產操作系統發展之關鍵》的主題演講中對國產操作系統行業從整合的共識、統一的初心到未來的融合發表了看法,他表示:“統一是把部分聯合成整體歸于一致。融合更加進一步,是把它熔煉成一體,是要在情感、認知上融為一體。從整合、統一到融合,是國產操作系統行業一步步遞進的表現。”他認為統一操作系統的初心是要建立一個在統一的技術基礎、統一的生態環境、統一的協同整個產業界力量共同集合發展,由統一的社區建設去解決產業痛點,目前還遠遠沒有實現真正的統一落地。當前,通過國家開放政策型市場成就了一些桌面操作系統和服務器操作系統的產品生態發展。操作系統成功與否的關鍵是生態建設。國產操作系統的發展關鍵是融合生態的建設,融合生態不僅包括以適配遷移為代表的產業生態,還要包括應用引領的行業生態以及產業行業符合型人才培養的人才生態。三者融合發展構建融合生態體系是國產操作系統發展基礎。openEuler的出現,提供了一個共享、共建、共治的土壤和環境,是真正使大家能夠向融合這個目標去發展的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圖:普華基礎軟件副總經理任強
針對開源社區的發展,來自普華基礎軟件聯盟與促進中心總監賀唯佳先生也在《普華與openEuler的開源協作之道》主題演講中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開放即包容,掌控核心技術,面對產業市場客戶的需求,服務于客戶,提升產業價值,這是開源生態建設真正需要做到的。
圖:普華基礎軟件聯盟與促進中心總監賀唯佳
普華基礎軟件高級安全專家王江濤也發表了《圍繞客戶場景構建openEuler應用遷移體系》主題報告,報告中說:“普華基礎軟件將通過流程化方式提供軟件適配、測試服務,自動化方式構建應用,提供國產平臺硬件支撐、運行支撐和開發支撐工具,長期支撐能力協助用戶維護長尾應用項目等方案,去解決openEuler應用匱乏、無法發揮全部硬件性能以及未來從開發者到建立商業應用生態問題。”
圖:普華基礎軟件高級安全專家王江濤
在隨后的圓桌論壇中,來自鯤鵬、普華基礎軟件、金蝶天燕、慧點科技、達夢數據庫等嘉賓,代表國產芯片、基礎軟件及應用企業,圍繞“國產基礎軟硬件的融合發展”與王建平博士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圍繞產業融合這一關鍵詞探討融合的定義與意義,實施策略、融合過程中或將出現的問題及應對策略等,與會嘉賓或從技術角度出發,或圍繞市場進行解讀,相繼提出了諸多融合過程中或將出現的問題及具有可行性的應對實施策略。
圖:圓桌論壇現場
慧點科技副總裁陳科表示:“融合發展已從硬融合的整合階段到了現在的軟融合階段,從開始的以國家政策為導向,逐步變成企業自主去推動,最后轉變為由市場和用戶共同驅動,就有了軟件從‘可用’到‘好用’升級,在逐步走向一種更深入的目標,達到協同發展,和諧發展,最終實現軟件與操作系統、提供商,服務商與用戶之間多維度的深化融合。慧點希望在應用層能將企業對業務的理解以及與其他底層平臺融合的能力,變成一種通用能力,輸出給其他的服務商,共同為產業提供融合的服務。”
圖:慧點科技副總裁陳科
華為鯤鵬計算產品部部長顏葉認為:融合發展是從“商業模式”、“技術創新”、“人才發展”三個方面的融合。在“商業模式”上,華為公司秉承利益共享化,在軟件上開源,在主板上開放,將利益給到合作伙伴,所以提出了鯤鵬產業的發展戰略。在“技術創新”上,一是操作系統本身需要具有能夠把面向多樣性算力的所有性能都發揮出來的能力;二是端邊協同,包括云原生的發展趨勢、操作系統的安全可靠性等方向的創新能夠在開源社區里孵化;在“人才發展”上,應該在產學研用和政策上有整體的規劃。
作為基礎軟件的三駕馬車,操作系統、中間件和數據庫,在整個融合發展生態中的核心部分,對南北兩向的生態環境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普華基礎軟件、金蝶天燕、達夢數據庫的企業嘉賓,也分別代表國產基礎軟件對議題發表了看法。
金蝶天燕首席架構師林琳表示:“融合包括橫向的融合與縱向的融合,橫向的融合是指基礎軟硬件在資源層的融合,縱向的融合是面向領域、面向行業、面向應用的融合。融合發展是國內廠商優化資源的一種選擇,將推動產業的整體發展。國內的各個廠商應聚集資源,打造集技術、產品、服務各個層面完整的產品體系,同時依靠生態的力量尋求進一步的融合發展。在推動產業融合的過程中,要定義好融合的邊界,擴大生態的范圍,讓更多的人參與到融合的過程中,把我們的關注點放在對整個生態的服務和支撐上。產品和技術社區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作為基礎軟件廠商,我們應該去推動開源社區的建設,提升活躍度,在服務開源社區的過程中提升產品對平臺的支撐能力。另外,制定標準也是推動融合,確定廠商之間邊界及協同的重要手段。”
圖:金蝶天燕首席架構師林琳
達夢數據庫北京技術副總經理姚艷玲認為:“建設良好的產業生態,是融合發展的第一步,也是達夢始終踐行的發展方針。截至目前,達夢已與包括普華在內的眾多主流產品完成了兼容認證,已實現了與10個行業接近100多個應用系統的適配和優化。對國產信息產業來說,產業融合是形成整體推進局面,達到整體從‘可用’到‘好用’升級,最終實現市場良性循環、國產崛起的必經之路。除產業內部不同行業的融合發展外,向制造業、金融業等各種產業滲透和‘跨界融合’也是必然趨勢。在‘跨界融合’的過程中,國產信息產業可以有效助力其他產業的數字化轉型,為其賦能、賦值、賦智,從而最終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圖:達夢數據庫北京技術副總經理姚艷
隨后,王建平博士對話題進行了總結,他表示:“目前,產業的融合已經從單純的適配、遷移過渡到融合創新、生態共建的階段。過去十年解決了可用到好用的問題,未來十年,需要解決的是好用和商用的問題,需要企業共建產業生態的商業價值,共同打造產業的生態體系,共同構建產業生態的商業價值。階段不同,任務要求與商用廠商的期待不同。其次,融合的內涵更加豐富了,這其中包括不同技術的產品適配、集成應用,新技術的融合創新、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融合創新、生態體系協同融合創新、生態商業價值的共創、共建與共享等。另外,外延和邊界發生了變化,過去停留在通用計算環境構建,今天,操作系統自身開始向網絡化、平臺化、生態化演進,這個過程將涉及和社會大商業生態的跨界融合、協同創新,比如和2C平臺、2B平臺的融合創新等等。總的來說,國產基礎軟件硬的融合發展將進行到協同融合創新,業界攜手共建共創國產軟硬件的生態體系,共建共享國產關鍵軟硬件的商業生態價值的新的階段!
正如專家與嘉賓們所言,融合發展既是中央的明確要求,也是業界的根本共識。既是目標,也是路徑,更是創新手段。融合不是選項,已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計算和通信在融合,云端和終端在融合,軟件和硬件在融合......融合是多技術、多領域的融合。作為中國電科集團發展基礎軟件的重要平臺。面對正在到來的智能時代,普華將繼續加強政治站位,保持戰略定力,牢記初心,攜手openEuler與國產基礎軟硬件伙伴,通過構建智能融合系統,在市場、生態、技術、人才與商業模式等方向實現與生態網上各方的深度融合,一起打通產業創新發展與行業創新發展、企業創新發展與社會創新發展的通路,共同創造更大的價值!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