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發布時間:2022-5-23 9:36
網約車、外賣、手機地圖……當前,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和高精定位技術的不斷發展,位置服務正不斷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感。
近年來,以智能手機和智能穿戴式設備為代表的北斗大眾領域應用獲得全面突破,包括智能手機器件供應商在內的國際主流芯片廠商產品廣泛支持北斗。北斗地基增強信息已進入智能手機,可實現米級定位。
據業內人士透露,隨著近年來國內銷量靠前的華為、VIVO、OPPO、小米等品牌手機使用兼容北斗芯片,北斗在智能手機上的應用滲透率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部分品牌的穿戴式設備也已采用北斗兼容芯片。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中支持北斗的已達3.24億部,占國內智能手機總出貨量94.5%。
北斗系統有哪些優勢?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終端實驗室天線與定位部主任安旭東表示,北斗三號系統于2020年完成全球組網,具備實時導航、快速定位、精確授時、位置報告和短報文通信服務五大功能。其中,短報文功能是北斗特有的、GPS不具備的一項技術突破。
“所謂短報文是指衛星定位終端和北斗衛星或北斗地面服務站之間能夠直接通過衛星信號進行雙向信息傳遞,而GPS只能單向通信(終端從衛星接收位置信號)。北斗是全世界目前唯一一個把通信和導航很好融合起來的系統。”安旭東說。
在精度方面,安旭東表示,面向中國及周邊地區,北斗三號系統可提供星基增強(SBAS)、地基增強(GAS)、精密單點定位(PPP)服務。北斗系統的水平和高程定位精度實測均優于5米,通過遍布全國2600個地基增強站組成地基增強系統,可提供米級、分米級、厘米級等增強定位精度服務。
今年1月,工信部發布了《關于大眾消費領域北斗推廣應用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要豐富智能終端北斗位置服務;開展智能手機高精度定位試點示范;構建亞米級定位應用場景等。
據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是北斗推廣應用的關鍵時期,是拓展應用、培育生態、促進融合的關鍵階段,尤其在大眾消費領域的發展面臨著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
《2021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4033億元,其中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達到2738億元,占比達到67.89%。
今年3月31日,由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產品檢測認證聯盟主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聯合承辦的手機北斗檢測認證體系建立暨首批認證結果發布會在北京順利舉行。會上發布了首批通過手機北斗檢測認證的型號并頒發認證證書,獲證企業為OPPO、vivo、小米和蘋果四家企業,共七個產品型號。
“隨著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步入快車道,相關關鍵技術全面突破,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在應用方面也走向普通民眾生活,雙頻北斗高精度智能手機、智能可穿戴設備等落地產品日益豐富。手機、可穿戴等智能產品采用北斗系統后可實現高精度導航定位功能,而融合衛星定位能夠提供更高精度,除滿足日常基于位置的服務需求外,對緊急報警、小孩和老人走失等特別場景的精準定位具有重要作用。”安旭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