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安全究竟如何保證?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6-3-21 8:44
不少“剁手黨”年前就收到各大購物網站“春節不打烊”的消息轟炸,之后瘋狂“買買買”,買年貨、買衣服、買禮品……作為億萬個剁手黨之一,筆者也瘋狂投入了數月工資,成為了馬云成功背后的女人之一。年后剛開工上班,快遞恢復作業,筆者便收到一個包裹,有快遞拆的人生真是不能更完美!當然,并不是每個剁手黨都像筆者一樣幸運,比如,北京的田先生年前將價值3萬元的和田玉通過某快遞從北京金融街發往內蒙古烏海,然而20多天過去了,對方始終沒有收到貨。在田先生多次逼問下,該快遞公司承認丟件,但只愿按運費的5倍進行賠償,并且將其官方網站上相關運單號的流程記錄刪除。
更讓人心塞的是,快遞出現丟件、包裹里東西被掉包等問題并不是個例,各種快遞安全隱患事件屢見報端。如上網買雙鞋,就引來奪命之禍的“奪命快遞”事件就讓人膽戰心驚、背脊發涼。據統計,近年來國家郵政局受理消費者申訴的案例中,有95%是投訴快遞安全的。
探因
到底是什么導致了快遞行業的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快遞專業人才匱乏。
任何一個行業想要發展好,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在“人”。這個“人”不是指人數多寡,而是指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爝f行業也是如此。隨著電子商務的“井噴式”發展,快遞業高歌猛進,迅速“繁榮”,同行間競爭加劇。為了更大的利益和更低的成本,加之很多企業的觀念還停留在“快遞員的基本工作就是對貨物進行分揀、堆垛、打包、配送,只要熟悉基本的業務流程就夠了”的階段,對物流人才的培養和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快遞從業人員多以低端勞動力為主,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一些沒有取得從業資格證的人員也能上崗;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短缺,整個行業的技能水平和職業素質有待提升。
2.拆驗制度成擺設。
2015年11月1日起,快遞實名制正式實施。郵政部門要求寄遞企業嚴格執行收寄驗視制度,對收寄物品一律先驗視、后封箱。同時,堅持“誰收寄、誰負責”的原則,明確收寄驗視責任。
但是實名制在現實中并沒有得到嚴格執行。根據親身經歷,筆者多次寄快遞,極少遇到要求提供身份證件以及要求驗貨的情況,最多會問一句“寄的東西是什么”,然后填單稱重就算完成了。收快遞的時候快遞小哥一般都是把包裹放到物業或是“速遞易”,你還沒看到包裹,就顯示已經簽收了。就算送到本人手里,也一般都是扯下快遞單讓你寫下自己的名字確認收件,快遞小哥就像一陣風似的消失在你眼前了,很少會讓你先拆包驗貨再確認是否收件。當然,快遞公司也有為難之處。某快遞公司快遞員說,公司一直都要求他們必須收件時驗貨,但消費者根本就不配合。還有同事因為要驗貨而丟了飯碗!捌鋵嵑芏鄷r候消費者并不愿意給快遞員查看,因為覺得這是自己的隱私!,“收發件要求寄件人填寫身份證號碼時,大部分人都很不主動。實在拗不過,我們也不好強求!
究其原因,一方面開箱查驗雖然增加了安全性,但無形中也增加了快遞企業的運營成本,降低了運營效率導致快遞公司積極性不高的關系,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公民對個人信息安全的擔憂,畢竟近年來媒體多次曝光的快遞公司內部員工把快遞單號內容放到網上公開售賣,泄露客戶個人信息的新聞也著實讓人心驚。
3.常態化監管機制尚不完善。
從2009年10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到2012年5月開始實施的快遞新國標,再到2015年11月出臺的快遞實名制,快遞行業從來不缺相關法規,但在實際操作中卻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尷尬,真正執行到位的快遞企業并不多。若不是因為出現事故,不執行法規的企業恐怕也沒有受到懲處。監管不力顯然在客觀上縱容了快遞行業的亂象。
可以想見的是,“奪命快遞”釀成悲劇后,行業內又將掀起一股整改之風,但這陣風吹過之后,快遞公司們還能長時間保持“潔身自好”嗎?曝出事故之后,有關部門的行動還算給力,但如果缺乏常規監管和主動方法,總是在事故發生之后才進行亡羊補牢式追責,對企業的監管總是松一陣緊一陣,“偶發”的安全事件恐怕也會呈現出必然性。
如何提高服務質量,提高法規的執行能力,形成常態化監管機制,是擺在整個快遞行業面前的一道現實考題。
建議
與快遞行業息息相關的政府、快遞公司、寄遞者三方,如何從這三方著手改善快遞亂象?
1.加大物流人才供給數量,提高物流人才培養質量。
一是在全國高等院校和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物流專業,加大對物流人才培養的力度。二是高校在加大物流專業各類人才數量培養的同時,還需要注重對物流人才質量的把關,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和較寬的知識面,并注重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吃苦耐勞的品德等方面的培養。三是加強校企合作,提高員工專業素質。與國內高等院校合作,對物流企業員工開展物流專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認證培訓,使其掌握現代物流知識和技能,提高其職業素養和專業素質。四是適當提高員工的收入,拓寬員工職業晉升渠道,增強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
2.加大監管力度,健全投訴與反饋平臺。
一是完善立法,明晰利益各方職責,盡快推出統一的快遞市場監管辦法和權威性行業標準,使快遞業有法可依,合法經營。同時,也推動監管部門依法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二是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安全監管能力,完善快遞業安全監管信息平臺,健全信息采集標準和共享機制,實現快件信息溯源追查,依法嚴格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三是落實寄遞渠道安全管理工作機制,加強跨部門、跨區域協作配合,提升安全監管與應急處置能力。四是充分發揮12315消費者申訴作用,對消費者反映強烈的快遞行業經營不規范、私自開拆、扣留、隱匿、丟件、損壞、延期以及賠償不及時或不賠償等行為,快速反應,在第一時間進行調解和處理,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對于私自泄露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快遞公司,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嚴肅查處,嚴厲打擊快遞市場中各種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消費者在選擇快遞公司時,要盡量選擇證照齊全、誠信度高的正規公司;當發現來源不明的快遞包裹要格外留心,經聯系寄件人仍無法確認來源的可以拒收。
3.規范快遞行業準入制度,加強行業自律。
雖然目前對快遞行業的監管已有新《郵政法》和《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等法律監管,但在實際操作中,快遞經營的許多細節問題仍需靠企業自律來解決。一是要做到所有員工嚴格遵守制度規范,在收寄驗視、分揀投送等環節都要按照既定程序,不打折扣;二是要實行企業信用評級和“黑名單”公示制度,收寄件人郵寄非法違禁品、危險品,快遞企業或從業人員泄露用戶個人信息的相關行為,一經發現則列入“黑名單”;三是要全面推進快遞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明確收寄、分揀、運輸、投遞等環節的安全要求。落實快遞企業和寄件人安全責任,筑牢寄遞渠道安全基礎。強化安全檢查措施,嚴格執行收寄驗視制度,從源頭防范禁寄物品流入寄遞渠道;四是要升級身份證驗證端設備的識別真偽及偽證報警功能,從源頭上糾正快遞行業市場秩序混亂的局面。
在網購成為當下主流消費方式之一的今天,快遞業這幾年高速發展,在拉動地方經濟、吸納就業、促進消費、便民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因此,推進快遞行業的安全健康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ㄗ髡呦祻V東省社科院清遠分院生態發展研究所所長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