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制造業 物流業融合聯動機遇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6-5-30 8:42
——訪河北省委政研室副主任趙金旗
“互聯網+”不僅催生了新產業,也推動了各領域、各產業之間的深度融合發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框架下,三地如何加快制造業和物流業的融合聯動發展受到業內關注。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就此問題專訪了中共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趙金旗。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兩業聯動帶來紅利
中國經濟時報: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給區域制造業與物流業融合聯動發展帶來哪些機遇?
趙金旗:在我看來,國家區域戰略帶來的現實紅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區域交通一體化的率先突破將把區域制造業、物流業聯動發展推向新階段和新水平。到2020年,多節點、網格化的區域交通網絡體系將基本形成,屆時,城際鐵路主骨架總體建成,“軌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呈現;公路交通網絡完善通暢,“斷頭路”、“瓶頸路”總體上不復存在;冀津現代化港口群建設協同推進,區域集疏運體系進一步完善;隨著北京新機場建設以及各地支線機場建設,區域機場集群形成,區域機場運營管理實現一體化,從而為區域臨空經濟發展提供基礎支撐。國際經驗也是如此,依托發達的區域綜合交通體系發展形成區域研發、制造、服務(包括物流服務)協調發展的增長極,是區域協同發展的終極訴求,其中兩業聯動的作用不可或缺。
其次,區域空間布局的高效協同將有效推動區域制造、物流兩業的資源重配。隨著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將形成“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這樣一個在空間邊界、資源配置、產業分工、人文交流等方面具有功能互補和良好協調機制的空間格局。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終極效應是形成世界級產業集群。世界級產業集群作為世界同類產業的重要中心和專門化基地,具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和發達的開放型經濟,國內外生產要素在集群內大量自由流動,順暢實現區域內資源的優化配置。
比如,對河北而言,河北將積極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形成與京津互為補充、互為支撐的新型產業集群。
兩業融合聯動要抓住三個時代機遇
中國經濟時報:除了國家區域戰略帶來的紅利外,還有哪些機會不容錯過?
趙金旗: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推動兩業融合聯動發展,至少有三大機遇應當抓住用好。
一是大數據洞察。大數據洞察正在成為各領域轉型升級的驅動力,制造、物流兩業聯動發展需要仰賴以大數據洞察為核心發現新規律、發現新趨勢、發現新空間。比如,我們需要依靠大數據驅動來衍生兩業新業態——智能制造和智慧物流,來實現制造企業內部物流和外部供應鏈管理智能化,等等。
二是大眾協同共享。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正在將我們帶入大眾協同共享時代,正在驅動共享經濟迅速成長。共享經濟的重大意義在于,推動市場主體自發地博弈互動,創造性地展開資源重構、組織重構和供需關系重構。這一系列“重構”正是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新機遇。
三是新經濟下跨界融合。我們已然進入“融合為王”的時代。在“融合為王”時代,兩業聯動發展將呈現制造企業、物流企業和平臺企業深度融合、互利共贏的顯著特征。
產業融合聯動關鍵在創新
中國經濟時報: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框架下,制造業和物流業融合聯動發展在方略選擇上需要哪些創新?
趙金旗:加快兩業融合聯動大有可為,在時代內涵和方略選擇上需要不斷創新。
首先要培樹新思維,就是綠色思維。當一個地方具備了綠水青山這樣一個生態環境優勢的時候,這個地方也就具備了產業聚集優勢。產業集聚必將創造出對物流服務的有效需求。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將建設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我們對這一系列以生態環境資源為引領的區域功能布局對兩業聯動發展帶來的驅動效應充滿期待。
其次是建構新定位。定位決定興衰和未來。不斷地建構新定位并圍繞新定位有效配置資源,形成新的競爭優勢,然后以新供給引領新需求,是供給側各行業各領域持續保持生機和活力的一條定律。制造業與物流業融合聯動發展也需要根據時代和情勢變遷來建構新定位。建構一個什么樣的新定位?在我看來,就是建立一個“協同”新定位:一是針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度實施給區域制造業和物流業發展帶來的深度變化建構新定位。二是站在大趨勢和新經濟的時代窗口建構新定位,包括物流業如何跟上新型城鎮化、高端制造、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無人駕駛等領域發展步伐,協同形成新格局新優勢。三是圍繞跨境電商、物流、制造三者之間形成供應鏈協同機制建構新定位。
第三要尋求新動力。總體判斷,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都將進入一個長周期下行階段。無論是制造業還是物流業,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根本的應對之策,是尋求新的動力源泉,包括制度創新、結構優化和要素提升。
對兩業融合聯動來說,制度創新就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框架下,最有利于兩業聯動發展的制度創新是將天津自貿區的一系列制度創新經驗和措施復制推廣到京津冀地區全域。
結構優化,無論是對制造企業還是對物流企業而言,重點是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除高成本的供給約束。在解除高成本約束的基礎上,兩業融合聯動發展應著力化解快遞物流業發展滯后于電子商務業發展的結構性矛盾,并借助區域內國際貨運班輪、班列和航空運輸來戰略推動快遞物流業開拓產品附加值更高、品牌效應更強的國際快遞物流市場。
要素提升,重點是人力資本的要素提升。提升人力資本,最為核心的是以開放包容的制度環境、社會環境和組織環境,京津冀地區在國內國際范圍內吸引匯集多元人力資本、多元思想觀念、多元文化背景和多元知識構成,形成豐富的能夠釋放創新能量的“結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