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州日報 發布時間:2022-5-9 9:33
近年來,在網上搜尋醫療信息和線上問診人數不斷攀升,加速了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發展。數據顯示,剛過去的一周,廣東居民在大型支付平臺搜索“在線問診”環比提升三倍。
盡管發展迅速,記者觀察發現,互聯網醫療存在問診效率提升不太明顯、未能代替望聞問切的診斷過程、老年人使用不便等多種問題。
值得提醒的是,網上藥品銷售業務幫助不少市民足不出戶買到急需藥品,但大家還要留意其安全性。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文靜 涂端玉 圖/視覺中國
近期互聯網醫院需求明顯上升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信息科主任連萬民表示,近期互聯網醫院需求明顯上升,其后臺數據顯示,最近兩周,線上問診量一度上升60%。據悉,目前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的互聯網醫院配備了近20名專職醫生,每天早上8時到晚上9時實時在線,加上?漆t生,共有600多名醫生提供線上問診。連萬民主任介紹,線上問診的需求集中在老年慢病、報告解讀、復診續方、心理疏導等方面,未來預計糖尿病、帕金森等慢病續方需求會持續增多。
“我在互聯網醫院開了處方,但是今天說藥送不了了,幸好‘穗康購藥’能夠送進來!币晃淮饲吧硖幇自茀^封控區的患者表示。“此前廣州部分區域開展分級分類防控措施后,‘穗康購藥’陸續收到不少市民的購藥訂單。”廣藥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集團迅速響應,依托“穗康購藥”微信小程序,統籌集團旗下藥店廣州醫藥大藥房、健民醫藥、采芝林、百源堂四大連鎖藥店,為封控、管控區居民打通“最后一公里”藥品配送通道,全力保障患者用藥需求。
多家互聯網平臺大舉進軍線上醫療領域
“我和小孩在廣州,如果想看杭州某家兒童醫院的專家,就不用特意跑去當地,通過線上就行了”,市民陳小姐近日通過線上問診了杭州當地的一位婦兒專家,解決了家里小孩的病情。
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在線醫療越來越受到關注,在線問診量、在線買藥等持續上升。據支付寶數據顯示,剛過去一周,廣東居民在平臺搜索“在線問診”環比提升了3倍。
近年,多家互聯網平臺大舉進軍線上醫療領域,從最簡單的在線掛號,逐步發展到在線問診、在線開藥。記者體驗發現,例如在支付寶上搜索“在線問診”,能夠看到有“快速問醫生”“醫鹿”“微醫”“叮當快藥”等多個小程序,包含了在線問診、在線開藥、醫院掛號等多項常規服務。
同時,市民可以根據醫院、醫生或者疾病等搜索詞來“對癥尋醫”。平臺也提供了圖文在線問診和電話咨詢兩種方式。收費方面,一般圖文問診費在9.9元~60元之間,電話問診費在50元~150元/15分鐘左右。
“以往有些醫生或專家的號難掛,現在即使掛不到面對面的號,還可以掛視頻問診、電話問診等的號”,不過,陳小姐表示,例如電話問診前就要文字詳細地描述病情,以及將之前的病歷上傳等,“我看的專家是100元15分鐘的電話問診,視頻問診價格就更貴了”。陳小姐坦言,在線問診主要是解決疑惑,如果小孩生病,第一時間還是去醫院。
線下醫生線上義診 幫助解決居家患者就醫需求
進入4月份以來,有互聯網醫院針對特定日子如“世界自閉癥日”“世界帕金森日”“全國抗癌日”等開展義診活動,多家醫院參與,同時各家醫院也在自發組織醫生在平臺上進行直播義診。
“近期,上海線下就醫不暢,我們借此發揮互聯網優勢、調配平臺醫生資源,開展了多場直播義診活動!焙么蠓蛟诰告訴記者,第一期活動就有來自上海23家公立醫院的213名醫生參與,直播累計時長超過一萬分鐘,總計幫助超過13萬名患者。
除線上問診量增加,各類藥品在線上的搜索量需要量也有大幅增長。據阿里健康研究院4月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天貓健康,包括慢病用藥等相關健康物資的需求量呈現較大幅度增長。
3月初至今,在天貓健康,醫用口罩、酒精消毒和體溫計等物品均位居消費排行榜前列。值得注意的是,護目鏡和防護服需求也呈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其中防護服成交件數同比增長近10倍。
據了解,受疫情影響,越來越多慢性病患者通過線上選擇常備藥品。天貓健康數據顯示,糖尿病用藥需求量同比增長近7成,哮喘用藥需求量同比增長逾8成。
一方面是為部分慢性病等患者帶來方便,另一方面存在瓶頸尚未突破。行業看來,互聯網醫療并非無所不能,許多的診療活動是建立在“望聞問切”等綜合評估得出的信息之上,醫生同患者面對面交流而得知患者身上的真正病因,這是互聯網目前無法替代的。
另外,對于慢病藥物,不少使用者是老人家,但老人家對互聯網、手機等操作不熟悉,這也是讓他們無法使用互聯網醫療便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提醒:網購藥留心這四點
遇到頭疼腦熱,拿起手機一鍵下單,所需藥品即可送到家……網上藥品銷售業務在疫情期間發展迅速,也的確幫助不少市民足不出戶就買到了急需藥品。但作為特殊商品,網購藥帶來便利的同時,大家還要留意其安全性。
根據商務部此前發布的《2021網絡零售市場發展報告》數據顯示:網絡零售市場面對疫情挑戰下保持了穩健增長,電商企業的技術創新成為實體經濟轉型的重要加速器。就消費者而言,在獲取互聯網藥品信息或交易服務時,一要核實資質,仔細辨別網站和藥店的合法性;二要核對產品,尤其藥品到貨后,認真核對藥品實物;三要提高警惕,勿輕信虛假、夸大性藥品廣告,例如聲稱為國外抗癌藥、治療疑難雜癥的秘方藥、便宜進口藥、神奇保健品等產品往往安全風險較大,不可盲目購買;四要合法維權,保留足以證明合同關系的網購藥品消費證據,以備維權之需,如聊天記錄、交易憑證、收貨情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