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2030年前打造5個綜合貨運樞紐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6-6-27 8:44
近日《中山市公路貨運站場規劃(2015-2030)》規劃草案(以下簡稱《規劃草案》)在中山市交通運輸局門戶網站公示記者從《規劃草案》中了解到,在2030年前中山貨運站場總體形成“5 + 9 + N”的布局結構,重點打造5個一級節點(服務范圍為全市域的綜合性貨運樞紐),其中運輸型貨運站場3個,倉儲型貨運站場2個。
現狀:貨運行業集中度較低
據了解,2015年中山市完成全社會貨運量18076萬噸,其中公路貨運量14991萬噸,占82 .9%。2005-2015年,公路貨運量、貨運周轉量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2 .5%、14.9%。據初步統計,全市目前約有30處公路貨運站場,總占地規模約2200畝,主要分布在北部,南部相對較少。此外全市共有道路貨物運輸業戶共52080家,其中個體戶48600家,普通貨運企業3338家,中小型企業較多,貨運行業集中度較低。
站場布局方面,現有的貨運站場基本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自發形成。隨著城市的進一步發展,部分站場與周邊用地、交通等的矛盾逐漸凸顯。加之大部分現有物流場地都是以租賃形式取得,缺乏穩定性,物流企業對半機械化和機械化等新型標準化設備不敢投入,導致站場建設水平較低,不適應現代物流發展需求,貨運站場信息化水平與現代物流也存在較大差距。據調查,雖然站場平均入駐率達80%以上,但僅三成站場盈利狀況較好,七成站場處于保本微利或虧損經營狀況,站場經營情況不容樂觀。
布局:形成“5+9+N”結構
《規劃草案》顯示,近期2020年、遠期2030年,中山將以產業布局為重點,形成層次清晰、布局完善、運轉高效的貨運站場體系,支撐中山市灣區西岸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
《規劃草案》顯示,在2030年前中山總體形成“5+9+N”的布局結構,重點打造5個一級節點(其中運輸型貨運站場3個,倉儲型貨運站場2個);9個二級節點(其中運輸型貨運站場6個,倉儲型貨運站場3個)。一、二級節點總規模為5582畝,運輸型貨運站場2443畝,倉儲型貨運站場3139畝。
其中運輸型貨運站場重點打造3個一級節點,6個二級節點,一、二級節點總規模為2443畝,可承擔公路貨運需求的68%,其他由三級節點承擔。除了對東鳳物流(天潤+天乙)、北部物流、德潤物流、西南物流、天宏物流進行優化提升外,另規劃新增馬鞍島物流、黃圃物流、港口物流和坦洲物流。倉儲型貨運站重點打造2個一級倉儲型貨運站場(宏昌物流、中山保稅物流),3個二級倉儲型貨運站場(普洛斯物流、神灣物流、港航物流),一、二級節點總規模為3139畝,其中宏昌物流、普洛斯物流以服務生產型企業為主,中山保稅物流、神灣物流以服務進出口企業、跨境電商企業為主,港航物流以服務電商企業為主。
小知識
運輸型公路貨運站場分級
一級節點:綜合性的貨運樞紐,以服務中山至全國各地的直達公路長途快速貨運為主,同時兼顧場站所在地的中短途對外貨運,服務范圍為全市,單個用地規模在300-600畝;
二級節點:服務于所在鎮區及周邊鎮區,一般以中短途對外貨運需求為主,服務范圍為組團,單個用地規模在100-300畝;
三級節點:直接為各類物流需求主體生產和生活提供配送服務的各類配送站場,服務范圍為工業園區和生活商貿區,單個用地規模在15-100畝。
倉儲型公路貨運站場分級
一級站場:以全市域為服務范圍,單個用地規模不小于1000畝;
二級站場:以組團為服務范圍,單個用地規模100-300畝;
三級站場:以工業園區或生活商貿區為服務范圍,單個用地規模15-1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