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江省交通運輸廳 發布時間:2016-12-5 8:34
由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以下簡稱“國家物流平臺”)負責建設的“海河通”平臺系統將于11月中旬進行項目初步驗收,浙北、浙東航道網上6個內河集裝箱碼頭最快可以在12月開始網絡一體化運作模式,浙江內河水運開始迎來“智慧物流”時代。
國家物流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盡管目前內河集裝箱運輸發展迅速,但各內河港信息化水平不高。傳統手工操作與系統操作相互間數據無法實時共享,導致在內河航運船期信息獲取、裝卸船信息及進出門信息提供上不及時,無法實現有效的數據統計、績效管理與商務費收。如長興捷通港、杭州東洲港和紹興港此前無任何碼頭生產管理系統及箱管系統,均為手工方式在實踐管理。
“海河通”平臺上線后,參建單位之間,貨主企業、貨代企業與參建單位,船舶承運人、車輛承運人與參建單位都將實現互聯互通,具體可以實現支持遠程跨地域管理,滿足各企業在組織機構、職務體系、權限及船舶信息、船期管理、航線設置、訂艙、箱動態(各關鍵結點)、相關費率、電子結算等各類平臺業務上的信息化。
“海河通”平臺也可以利用國家物流平臺提供的企業信用查詢等公共服務,為平臺用戶提供增值功能。
此外,國家物流平臺已有的AIS(船舶定位技術)提供港口及碼頭的船舶監控、跟蹤中心的對接實現對貨物物流的實時可查詢等數據,也讓“海河通”平臺的數據更加精準。嘉興乍浦港總經理張雪明對此的比喻非常形象:就像是一個沒有通電的村莊,現在不僅家家戶戶通電了,還連上了國家電網。
浙江省港航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浙北、浙東航道網上6個獨立的內河集裝箱碼頭通過資源整合網絡一體化運作,傳統的“港-門”公路運輸升級為通過內河水系實行水水中轉后采取甩掛短駁的“港-港-門”運輸模式,可有效提升多式聯運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進內河水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