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7-9-12 8:43
上海9月4日電(記者吳宇)在近日上海市歐美同學會WTO分會舉辦的“上海地區進口跨境電商發展研討會”上,“上海跨境電商能否‘以穩居上’”的話題引發熱議。
據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統計,2016年,上海口岸跨境電商貿易呈現快速增長態勢:直郵模式進口217.25萬批次,貨值8.49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一年增長4.5倍和7倍;保稅模式進口910.73萬批次,貨值13.09億元,均比上一年增長3.5倍。
來自上海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有限公司的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跨境電商企業已達1034家,相關支付企業及銀行36家,相關倉儲及物流服務企業96家,海內外知名跨境電商企業均已云集上海。
即使如此,上海跨境發展規模仍落后于杭州、深圳、鄭州等城市。上海跨境電商創新研究院院長王一明認為,上海跨境電商行業起步早、發展慢,缺少大平臺和高端專業人才,營商生態差強人意。
在上海嘉境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瑞祥看來,跨境電商尚屬試點開展的新生事物,各地在近幾年探索過程中出現多種模式,即使同一地區也會有不同的操作規定,而上海被認為是執行標準最高的城市。一些企業曾抱怨,其他城市能做的跨境電商業務,上海為什么不能做?
“自2016年三四月份相關跨境電商‘新政’實施后,稅差減少、監管趨緊,與其他試點城市相比,上海受到的影響較小且長期堅持規范發展的綜合優勢得以顯現,跨境電商呈逆勢上揚態勢。”徐瑞祥說。
相關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口岸跨境電商直郵進口同比增長約一倍,規模已在全國相關試點城市中排名第三位。
據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浦江局局長謝秋慧介紹,新政前,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監管,基本按照物品監管的方式,征收行郵稅,且品類準入的尺度很寬。新政后,則基本按照貨物監管的方式,征收由關稅、增值稅、消費稅構成的跨境電商綜合稅,且通過正面清單卡緊了品類準入。
與會專家及行業人士認為,上海跨境電商行業已進入關鍵時期。在跨境電商出口領域,近期應著力推動含B2C、B2B的保稅與直接出口模式落地,培育出口新優勢,提升出口收結匯及退稅便利化水平;在跨境電商進口領域,應開始破題廣大消費者“碎片化海淘”帶來的退貨難問題,多方面保護消費者和跨境電商企業權益,提升進口購付匯便利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