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發布時間:2018-4-23 9:7
近日,關于智能快遞柜收取逾期費的新聞一經曝光便引發熱議。快遞柜本是為了方便最后50米配送的產物,當收件人不在家時,它是快遞的臨時存放地。如今卻發現即使收件人在家,快遞也被直接投進快遞柜,并向快遞企業和消費者雙向收費。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快遞送貨上門是商家應盡的義務,如送至快遞柜應征得消費者同意。而快遞柜是否應收逾期費,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送快遞時收件人不在家、一些小區禁止快遞車進入、部分快遞單上的門牌號不準確……為應對這些情況,快遞柜應運而生。然而,快遞柜在為消費者、快遞員提供方便的同時,卻帶來一系列問題:包裹到小區后明明收件人在家,快遞也被投入快遞柜;逾期未取快遞,還要加收費用。這引發了消費者的質疑:有了快遞柜,快遞是否還應該送貨上門?
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快遞業的行政法規——《快遞暫行條例》對快件投遞有明確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
中國快遞協會法務部主任丁紅濤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快遞企業將快遞送到約定的地點是其應盡的義務。如消費者不在家應與消費者協商再次送貨時間,并就是否送至快遞柜征得消費者同意,否則消費者對包裹將失去驗視的機會。
當然,作為末端投遞服務的創新方式,智能快遞柜提供24小時自助取件服務,不僅提高了快遞員的送貨效率,有效解決了電商交付痛點,同時也為收貨不便的消費者提供了便利服務。記者從零公里、遞易等快遞柜上海某片區負責人裴承前處了解到,由于快遞柜前期投入大,場地租金、運營維護等費用高,目前整個快遞柜行業處于虧損狀態。之前只向快遞員按件收取派件費,如今,有些快遞柜向消費者收取逾期費,一是因為入不敷出、補貼成本,二是由于有些包裹長期不取走,占用了快遞柜資源。
那么,快遞柜是否應收逾期費?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邱寶昌律師告訴記者,若事先已經和消費者達成協議,則依據協議確定費用由誰承擔。若事先未和消費者達成協議,則該費用不應由消費者承擔。同時,收費標準也不應由快遞柜單方決定,而應出臺統一收費標準。
丁紅濤認為,目前快遞柜有電商企業自有、物流企業自有、第三方平臺經營等類型,超時收費應根據具體情況,由消費者、電商企業、物流公司以及第三方平臺協議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