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同花順財經網 發布時間:2018-4-24 9:6
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海鐵聯運首批國際中轉貨物20日在重慶鐵路保稅物流中心完成報關,并已搭載當日開行的中歐班列(重慶)駛向波蘭。這標志著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與中歐班列實現無縫銜接。
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以重慶為運營中心,以廣西、貴州、甘肅為關鍵節點,貨物從重慶出發通過鐵路抵達廣西北部灣,再通過海運抵達新加坡等國家,比經東部地區出海節約15天左右,已成為西部地區便捷的出海通道。
中新南向通道(重慶)物流發展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李瑋介紹,這批國際中轉貨物是東南亞地區生產的電子產品,此前東南亞的貨物都是通過海運抵達歐洲,運輸時間長達40天左右。此次南向通道與中歐班列(重慶)實現無縫對接,東南亞貨物經重慶鐵路口岸,以轉口貿易模式抵達歐洲,總運輸時間不到20天,大大縮短了企業的物流周期。
“按國際慣例,國際貨物轉口業務量是評定一個港口是否成為國際樞紐港的重要標志。”中國交通物流協會聯運分會秘書長李牧原說,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與中歐班列實現無縫銜接,實現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有效閉環,將有力輻射帶動中國西部地區開放發展。
自去年9月底常態化運營以來,南向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已實現每周雙向3班對開,已運營超過130班,內外貿港口已覆蓋東亞、東南亞、非洲、美洲、中東在內的45個國家和地區中的82個港口。
李瑋說,未來,南向通道將繼續推動“歐洲-重慶-廣西-東南亞”的國際中轉業務,根據客戶需要提供更為多樣化的物流產品,為“一帶一路”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