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老大變身“快遞哥”凸顯快遞行業步入新常態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6-3 9:13
記者21日從成都鐵路局了解到,成都鐵路局已加快了向現代物流綜合服務商轉型的步伐,不僅去年開通西南貨物快運實現了“鐵路快遞”,而就從本月18日起,中國鐵路95306網正式開辦了“網上提賠”服務,客戶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接辦理賠償有關手續。
以往被認為只是“跑腿搬貨”的快遞行業,如今已深入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和消費的各個領域,無論男女老少都樂于在電商平臺上“逛街”,然后在家坐等快遞哥送貨上門。我國快遞快遞業務量在2014年達到了140億件,整體收入接近2040億元,快遞業務量超過了美國,甚至過去的鐵老大也放下身段干起了小買賣成了“快遞哥”。
快遞行業的快速壯大,并沒有讓快遞行業和消費者享受到實惠,從消費者看快遞費并沒有隨著業務量增大而降低,反而隨著物價一起上漲。跟快遞行業的整體收入相比,業務收入和件均收入也并沒有上漲,跟上一年同期相比,件均收入同比減少1.06元/件,同比下降6.7%,件均收入同比下降標志著內資快遞企業并未做強。當下,我國經濟發展正在步入新常態,快遞行業想要繼續高速發展就要有新的促進點,需要從降低成本,比拼服務上入手。
快遞行業想要發展就是減少支出,增加業務量。減少支出就需要從降低成本入手,傳統的快遞運輸主要由公路和航空承擔,公路和航空的優勢和缺點同樣明顯,致使運營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鐵路運輸相對有運輸規模大、運輸時間可控、受氣候影響極小、運輸成本低和節能環保的優勢,適合1000公里以上距離的干線運輸,且運輸距離越長優勢越顯著。鐵路的加入將改變快遞業以公路運輸和航空運輸為主的格局,加快形成公路、航空和鐵路三種運輸方式并重的格局,有效降低運營成本。
快遞行業想要增加業務量就要從比拼服務上入手,誰的服務好,消費者口碑好,誰的企業就有業務量,就能有效益。快遞行業的暴力運輸、快遞丟失等問題需要重點解決,不能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企業的長遠發展。鐵路快遞既然已經準備好跟幾大快遞公司過招,那么不論鐵路在角色上充當“店小二”也好,還是擔當“快遞哥”也罷,都要改掉以前的壞毛病,苦練“內功”,讓消費者能有更多的選擇余地。
隨著電商的崛起,快遞業也將迎來新的挑戰與機會。作為一個消費者,人們也會由看價錢轉變到享受服務,安全、快捷、方便、經濟也將是快遞行業的新常態,快遞行業在百花齊放后必將大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