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次晨”背后的快遞變革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6-3 9:13
中國郵政改了制;順豐上了“順豐次晨”;15周年的圓通融了阿里的錢;德邦入駐“菜鳥”;往年作為業務淡季的5月卻成為近幾年來快遞行業信息爆發最為集中的時段,一時間觥籌交錯好不熱鬧,作為行業巨頭,這四家的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對中國乃至國際快遞市場產生蝴蝶效應。不過,細細品味,中國郵政、圓通、德邦更像是對自身修為的進化,而順豐則是在快遞江湖上掀起了一場顛覆式的行業變革。
這種變革不僅僅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的支持所帶來的產品內容的豐富,更是一種服務理念的革新。換句話,與其說這是一場互聯網時代下的快件時效革命,不如說是快遞服務定制模式的開啟。
按照時效承諾,在開通順豐次晨的7大城市,指定的服務范圍和時間內寄遞的快件,將于次日10:30前送達,如若超時派送將主動抵免運費。同時,對月結客戶,順豐還將登門致歉。
天下物流唯快不破。一方面,對于已經將收件標準動作都精確到“秒”的順豐來說,將一個產品時效從行業普遍的11點、12點提前至10:30,并非難事。但對消費者而言,快固然好,但更需要在恰當的時間、地點收到包裹,從快、到準確快、再到定制服務,這才是順豐次晨產品背后,順豐在快遞領域所真正追求的變化。
從中高端定位、到電商物流、再到線下門店,為規避行業的同質化競爭,順豐在市場搶攻上一直比較講究戰略戰術的“特立獨行”。那么,就限時產品而言,現在不難發現,除了“順豐次晨”,順豐去年還已經推出相對標準件時效略緩的“順豐特惠”;加上“順豐標準件”和“順豐即日”,基于時效的精準排序、順豐四大相對定制化的限時產品梯隊已初步成型。
而這對順豐乃至于中國快遞行業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快”只是入門要求,從快,到準確的快,到根據消費者的選擇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提供“單個客戶的定制化快遞服務”才是未來順豐乃至于行業的發展方向。
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學院院長鄔躍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精準的寄遞服務,既要求快遞企業要在指定的時間、指定的地點將物品安全送達,也要求服務商須按照客戶需求量身定制寄遞方式、及時修改運輸計劃。這不但考驗著快遞企業在設備方面的硬性實力,也給企業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彈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經過20余年的發展,如今以順豐、EMS為代表的中國快遞已經摸索出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動靜態路由管理體系,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配運力,對于現有運力資源無法滿足時效的地區新增或調整航班、車次。除此之外,更加高效穩定的航空網絡也不可或缺,今年6月,順豐位于杭州的全國航空樞紐以及深圳的華南區域航空樞紐將陸續投放使用。順豐機隊的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預計今年將新增11架為順豐服務的全貨機。與此同時,有消息稱圓通擬分10年完成55億元的投資,在未來3年內,實現擁有15架自有飛機的機隊規模。
而對整個中國快遞行業而言,中國各家快遞公司的品牌烙印已經形成,但由于整個行業深陷同質化競爭與價格戰泥潭,產品序列感不強,導致消費者只知品牌不知產品,“要解決同質化競爭,需要在優化產品結構、產品創新上下工夫,在細分市場的切割和精耕上投入更多精力,未來的快遞行業應該和汽車行業一樣,形成明確的產品序列,是選經濟型轎車還是超跑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