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13-6-7 12:18 來源: 青島物流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等產業的發展,為物流業的帶來了極大的壓力,現階段物流業應該融合智能化網絡化等一系列技術手段,從而打造高效便捷的物流體系。
2011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將達158萬億元,物流總成本占GDP約18.4%,與1991年的24%相比,社會物流總費的下降明顯,我國物流行業的進步突出。但是與歐美發達國家8.9%相比,高出一倍多社會物流總額,也意味著我國的整體物流成本仍處于高位,物流行業發展空間巨大,物流標準化程度低、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系統、提供基礎信息和公共服務的平臺發展緩慢等成為現階段物流發展的制約。
目前,根據青島市交通運輸委提供的資料顯示:經過多年來的推動,全市物流信息化水平正在不斷提高,從業務系統、公共信息平臺,到智能化、物聯網等電子商務技術應用,已成為物流企業發展的驅動力。其自動分揀系統可連續運行100個小時以上,每小時可分揀7000件包裝商品,如此快速、便捷,只有以“智能化”為標簽的現代物流能做到。
青島全市近80%的大型物流企業實現了內部聯網,海爾、青島港、遠洋大亞等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物流信息系統,使供應、生產、銷售環節銜接緊密,物流效率和管理質量顯著提高,有力支撐了企業轉型發展。
在智慧物流概念出世的同一年,國務院《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積極推進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促進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積極開發和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NSS)、地理信息系統(GIS)、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統(VICS)、不停車自動交費系統(ETC)、智能交通系統(ITS)等運輸領域新技術,加強物流信息系統安全體系研究。兩年后,2011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持續強調,加強物流新技術的自主研發,重點支持貨物跟蹤定位、無線射頻識別、物流信息平臺、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軟件、移動物流信息服務等關鍵技術攻關。適時啟動物聯網在物流領域的應用示范。兩項政策都從國家宏觀層面,強調了發揮地理信息系統等關鍵信息技術,在物流信息化中的作用。